第四十二章 弯弓征战是男儿
皇上今日前往武烈山祭天。
这个消息一公布,就如一颗石子儿丢如湖水中,引起了一阵阵涟漪。这几日朝中的大臣们每日都觉得浑身不自在,心口中压抑的不行。不用想也知道,这京城,要变天了。而如今皇上祭天,平民百姓固然不会怎么去在意,但那些人老成精的朝中大臣们,可就遐想连连了。杨丞相,是不是要该动手了?
宫钟楼的钟声敲响,厚重沉实的中宫大门打开。禁军卫士排着整齐的队列,当先行出。旌旗蔽日,迎风招展,行走间尽显皇家威仪。接着便是御前仪仗武士,手执金瓜节杖,大群的太监宫女迈着小碎步,亦步亦趋紧跟其后。各种旌旗,法器,伞盖,幡扇顺序登场。
最后出来的是皇帝的龙辇大驾,六马御车,金黄夺目,明黄色的銮车上珠宝嵌玉,华贵至极。
皇帝出行,平民百姓尽皆下拜。高呼万岁。皇上坐在御驾内,自嘲的一笑,自古帝王都号称“万岁”,但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万岁?当初他只不过是一个装疯卖傻的逍遥王爷,不求能万人瞩目,只求能平平安安的活着,本本分分的过完一生。可是情势所迫,前太子等人对他处处刁难,皇后毒杀他的母妃……他都忍了下来。要么不动,要动那就一击致命。当他率兵平叛了前太子的叛乱,登基称帝,那时候谁又会想到那高高在上的皇上,曾经只不过是个小混混呢?
太子骑着马走到御驾旁,对皇上道:“父皇,这次前往武烈山祭天,杨承称病未至。看来他真是打算今日动手了。”
皇上点了点头,也看不出是喜是悲。过了许久,这才低沉道:“收为京城此事干系重大,万万不可有失。”
“父皇放心,儿臣谨遵父皇的圣旨,让姐夫,咳咳,让正卿大人慕容云,还有京城守备李凌守城,他们二人一文一武。慕容云又是当朝驸马,李大人是父皇您亲手提拔的。绝对无事。”
皇上这才略略放下心。
杨承,你既然执意做那乱成贼子,朕又何必顾及当年朋友之情。这都是你逼朕的!
——————————
武烈山离京城不远,数十里便可到达。前朝皇帝就曾经在此处祭天。山上便建有孝陵,先农坛和天坛,历代帝王祭天之处,便在武烈山顶部的天坛之上。
皇上率领文武百官登上了武烈山,山上的山峰吹在众人的身上,让众人感到一阵的阴寒。杨丞相今日称病,其中的意思已经十分的明显。这次的祭天,恐怕没有这么容意了。
皇上站在天坛旁,俯瞰芸芸苍生,天地一人,驾凌一切,这才是真正的九五至尊。众臣看着皇上的眼神,不觉又多了几分敬畏与臣服。杨丞相今日的决定,可是他今生最大的失误?谁也不知道,一切就看最终的结果了。
过了许久,皇上转过身,说道:“大楚太祖,原本乃一介布衣。就凭手中一杆枪,率领乡民揭竿而起,推翻暴齐,建立大楚政权。如今大楚建国已有数百年,到了朕这一代,南方田园颗粒无收,北方大旱。朕自觉有愧于天,有愧于地,有愧于民,故,祭天祈福之前,朕向天下臣民百姓降下罪己诏书,以省己过,以警后人。”
一名公公走了上前,从怀中掏出一份黄娟,刚要开口念。这时,只听一声炮响,漫山遍野皆是喊杀声,整个山头一片肃杀之气。
大臣们脸色惨白。果然如他们所料,杨丞相最终还是动手了。
公公看了看皇上,皇上面色不变,声音变得洪亮起来。
“继续念。”
喊杀声越来越多,也不知杨承到底埋伏了多少兵马。众大臣们心中忽然忐忑不安起来。布置了这么多年,就为了今日的这场拼搏,这次,到底谁才是赢家?
…………
罪己诏念完,皇上这才睁开了眼,扫视了在下面的文武百官,缓缓道:“朕即位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来,平大月,灭突厥。破吐蕃,扫女真。消除了我大楚百余年了来的忧患。朕虽不能同那汉武唐宗相比,但至少也算是一代明君。朕所做一切,为国为民,无愧于心。二十三年前,前太子谋反,朕于先帝面前临危受命,手掌虎符,率领天下兵马,这才扫平前太子之乱。先帝驾崩,朕迫于百官请求,这才登基称帝。朕本庶出,原本只求当一名逍遥王爷,但情势所迫,朕亦有何错?朕登基后,谨遵先帝临终之时的遗言,消除我大楚百余年的祸患,然后与民同治天下,与万民同造盛世。但是……朕若是做错了什么尽管开口便是,为何去造朕的反。而且造反的人,还偏偏是朕当年的战友,辅佐朕登基称帝的好兄弟,好朋友,甚至朕心中的托孤重臣杨承!”
众臣们默然无语。眼前的这个人,毕竟是真龙,哪怕是躺在浅滩之中,那毕竟就是条真龙。真龙不飞即已,一飞冲天。不鸣即以,一鸣惊人。而如今,他是真的愤怒了。
“禁军头领司马亦封何在。”
司马亦封穿戴整齐,单膝跪地道:“末将在。”
“朕命令你率领一万御林军,死守武烈山山腰。你做的到吗?”
司马亦封双手抱拳,正色道:“哪怕只剩一兵一将,末将定当誓守武烈山。”
皇上点了点头:“你尽管死守,到时候自当会有援军相助,记住。不可后退,定要战至最后一刻!”
“末将遵命!”说完,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一根小旗,向山下的禁军们一挥,一万多禁军立马聚拢起来,如同数十道灰色的巨流,疾快的往山下流去,澎湃而激昂。
两方的战鼓已经打响,两队的军队也开始战斗起来。只见刀光剑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惨死在土地上。
杨承,今日之事,皆你我等之罪也,朕实在无法去面对那些阵亡的将士们。
兵部尚书徐超浓眉一掀,站出群臣列班,跪在皇上面前凛然道:““皇上,如今叛军有五万人之多,而我军虽然英勇,但也只仅仅一万人。实在难以抵挡叛军的进攻。皇上暂且退回京城。老臣虽是文官,但也颇通兵法,定当死守武烈山。为皇上拖延时间。”
太子走了上去,正色道:“父皇,儿臣身为太子,如今大楚面临着亡国的风险,儿臣自当留下来同徐大人一起抵抗叛军,父皇你乃万金之躯,大意不得。还请父皇速速退回京城。”
“皇上,徐大人,太子既然愿意留下。老臣缪文谦,一大把年纪也活够了。也愿意留下以微薄之力,共抗叛军。老臣也算是对得起先帝当年的提拔之恩!”刑部尚书缪文谦正气凛然的走了上去,毫无惧意。
吏部尚书马雨生哈哈大笑:“皇上,臣身为六部之首,自当也愿意留下,抵挡叛军。”
“皇上,末将愿意留下。”
“皇上,臣愿意留下。”
“皇上,老臣愿意留下”
“……………………”
皇上欣慰的看了看众臣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什么是真正的忠臣?所谓忠臣,便是在面临着国破家亡之际,宁死以微薄之力抗争。自古武臣死战,文臣死谏。但真正面临刀光剑影的时候,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也会提起手中的宝剑,上场杀敌,直到战至最后一刻,英勇牺牲。或许那些死去的人会在那些战胜者的眼中,只不过是所谓的愚忠,但是千百年后,当后人重读史书,读到今日之事时,自当会给他们一个公平的评论。大丈夫生亦何欢,死亦何妨?哪怕战到最后,他们倒在尸体上,依然无怨无悔。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其余的那些整日只知道喊着“食君禄,分君忧。”“臣不惧死”,关键时刻却慌乱无张的那些人,根本算不上忠臣。
敌军有五万人,以一万敌五万,简直是以卵击石。但此时此刻,一个个臣子们都站了出来,脸上显得毫无惧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愚蠢。但有的时候,却是大义,大勇。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他们所作所为难道不蠢吗?但是却有谁能真正的嘲笑他们蠢?
“诸位爱卿好意朕心领了。但是朕之皇位受命于天,区区叛军岂能奈何天意?朕二十三年前面对前太子的叛乱,眼前所见所景比这可怕十倍,朕依然是二十三年前的那句话:朕,不退!”
文武百官心中一凛,继而异口同声道:“臣等亦不退。”
“哈哈哈哈,好!朕和你们亲眼看看,叛军是如何在朕的眼前,灰飞烟灭!”皇上哈哈大笑。继而朝山下高呼:“杨承,二十三年前你辅佐朕登基,助朕平太子之乱。如今二十三年后,你我君臣二人刀兵相见,朕要让你看清楚,邪不胜正。因为朕是真龙天子,腾蛇最终终究是敌不过真龙,张开你的眼睛,仔细的看着朕如何打败你!”
山下的叛军们听到这句话,不由得抖了抖身体。
缪文谦抚了抚胡须,欣慰的看了看皇上,仿佛看见二十三年前,初掌虎符时那意气风发的萧王。当初那纨绔子弟,偷鸡摸狗的少年,终于长大了。时势造就英雄,而且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