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山河乱之豪侠战天录 作者: 真一百八十斤 字数:3043 更新时间:2013-04-23 22:46:00

第十九章 公馆厉鬼(一)

两个月后,九玄道人早已经逃到了位于临海府的天机书院,一路上也听闻了不少关于贤亲王的传言。

传闻,贤亲王以汝南、宣荣和昌华三府之兵横扫了半个洪远王朝,最后止步于临江府的宛城一带,现在洪远皇帝在十路勤王军队的护佑下逃到了归海河以南,以临海府的苏杭城为皇城,建立了南明希望以此与北明对峙。

南北两明的战争一直打了数年才得以停息,期间十万大山的各种小国也被南北两明祸害得不轻,最后北明后方不稳无力南进,南明受伤惨重无力光复北方,两明于是很有默契的以归海河为界各自行政,巧的是北明最靠近南明的就是百川府,而南明最靠近北明则是天南府,百川府以武者出名,而天南府则是士子众多,两个府从大明开国伊始就互相看不上眼,这次又成为了两明的桥头堡,两府的子民更是将对方恨到骨子里。

其实百川府一直对于南明机构不太感冒,因为百川府原本是七大亲王之一——武成王的治下,武成王在洪远皇帝的老爹洪德皇帝赐死,导致百川府对于南明机构极度的怨恨,加上靠近十万大山民风彪悍一直对于南明是听调不听宣,贤亲王一起事百川府从者如云,一时间更是有十万百川汉,六万北明军之说。

这一日,洪远皇帝的二子,皇太子朱允炆迎娶镇北将军赵尚昌的三女赵敏为太子妃,,苏杭城内张灯结彩,十五岁的左天信因为养父丁文茂位列三品大员的缘故也一同前往了太子府观礼。

席间,太子朱允炆来到丁文茂的身旁。

“太子、太子妃有礼。”一席人见太子与太子妃前来不禁起身相迎。

“老师有礼。”太子朱允炆说道。

太子朱允炆知书明理名声极好,曾跟随丁文茂学习明法三年之久,洪远皇帝也曾告诫太子朱允炆,学理以正身,学法以治国。所以朱允炆对丁文茂执弟子礼。

“太子多礼。”丁文茂谢答,“这是养子左天信,天信还不见过太子、太子妃。”

十五岁的左天信在南明已经颇有名气,天资聪慧的左天信在两年前从上百名明算科士子手中摘得了明算一科的头名,只因年纪尚幼未能封官进爵。

“微臣左天信见过太子、太子妃。”一个月前左天信已经举行了冠礼,冠礼当天洪远皇帝就曾下令左天信为工部营缮所所正兼任工部军器局大使正七品官员。

“果然天资聪慧。”朱允炆见左天信面目清秀,双眼清澈无比故而说道,“三个月后,本太子欲建造一所士子馆不知道左所正可有时间帮本太子一二?”

“微臣谢太子器重,微臣必定尽心,”左天信由于性格原因说话极其简洁。

“好好好,有我朝最有才华的所正监造,这所会馆必定完美。”太子说完转身向远处的礼部尚书处走去。

“恭喜啊!丁大人。”

众官员见太子如此亲近左天信不禁地向两父子道起喜来。

一个月后,太子出资建造的士子公馆开始正式营造,地点就在苏杭城东城的一处繁华之地。

前期工程进展不错,可是自从第二月开始工程陷入了停滞,因为不到四天已经陆续死亡三个人,其中一人时左天信手下的工匠。

太子因为此事十分恼火,将负责侦办此案的大理寺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差一点以死明志,由于左天信负责监管营造一事,工程停滞不前不得已左天信也加入了侦查一行,不过主要的工作却落在了下山“避难”的叶知秋头上。

话说十几天前,叶知秋风风火火地赶到苏杭城要求收留,原来现在十八岁的左天颖越发美丽动人让叶知秋深深的迷恋,但是自从左天颖和王晋一干新人下山历练后叶知秋闲来无事开始到处骗吃骗喝,先是将师兄不醉居士的醉心谷闹了个底朝天后又到淮扬府的大师兄王一问处骗吃骗喝了大半个月,最后本以为左天颖应该会回家一趟,难知道到了苏杭城才知道左天颖在三个月前就已经走了,于是开始赖在丁家死活不走了。

“既然如此,叶先生就在寒舍住下来,等天颖回来也不迟。”陈青青见状也不说什么了,作为母亲也早就看出了叶知秋的心意。

“呵呵,未来小舅子,为什么心烦呢?”叶知秋不知道从小如此还是怎么的,快三十的人了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叶大哥,”左天信将案宗交给叶知秋说道,“我负责营造的公馆无缘无故死了三个人,我都愁得快变秃子了。”

“哦!”叶知秋难得见左天信自嘲于是对公馆来了兴趣,“来听听!”

叶知秋说完很自觉拉了一把椅子坐下等着听故事。

公馆一案发生在工程开始一个月后,先是一名守夜的工匠死于大厅中,死状痛苦之极,地板上清晰的留着死者的深深抓痕,仿佛死前受到过极其痛苦的伤害,可惜死者本身就心绞痛一类的病,所以大家都以为是死者病发医治不及时而已。

一天后,又一个工匠死于上一个死者附近,死状也于上一个工匠相同,可惜这两个工匠都是民工所以此时也被压了下去,只说是意外死亡。

直到左天信手下的一个工匠死亡,负责现场的工部营缮所工头才将此事上报给了左天信,左天信才将此事上报了太子。

听完整个事件的叶知秋擦掉嘴上的果肉碎粒,说道:“这么奇怪,我要去看看!”

第二天,左天信带着叶知秋来到已经停工的工地,由于已经死亡了三人,太子也办法强迫工匠们继续施工,只得停下来等待大理寺调查清楚后再继续施工。

叶知秋吃着早上买的馒头,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左右转着。

“有什么发现吗?”左天信说道。

“好奇怪啊,”叶知秋三两口吃掉馒头,从袖子里拿出一块四四方方的罗盘说道,“阴气聚而不散,但是又毫无凝聚之意,好像是被人故意困在这个公馆里一样。”

叶知秋的手中的罗盘是童百知赐给叶知秋的宝器,名叫四方盘,能测阴阳二气。

“是什么妖物吗?”左天信问道。

“难说,说不定是天然形成的聚阴阵也不一定。”叶知秋收了罗盘说道,“我要去查查这个地方以前的资料。”

“这些工部就有。”左天信说道。

由于苏杭城是皇城,每一个建筑物都必须配合皇城的风水而建,所以工部营缮所有着皇城内所有建筑物的平面图纸和各种资料。

两人很快就来到了工部营缮所的书房。

一个小时后,叶知秋首先找到了公馆以前的资料。

“郭家武馆?”叶知秋和左天信奇怪地说道。

从图上所看,郭家武馆所在正是公馆的大厅方向,但是现在的公馆占地面积极大,根本不是一个小小的郭家旅店就能放下的,于是二人又开始四处寻找郭家旅店附近的资料。

又是一两个小时,两人总算从成堆的资料中整理出了一副公馆以前的图纸。

左天信寻了一张大桌子将找到的图纸按照方位和位置放置好,一张巨大的地图呈现在两人面前。

“困魂阵!”叶知秋如同受惊的飞鸟一般大叫道。

原来公馆所在的极其繁华所以建筑繁杂,可是公馆由于占地面积极大,于是一些建筑被拆迁留下一片极大的空地,没有迁走的建筑正好将公馆包围了起来。

左天信迷惑看着地图问道:“天然形成的?”

“嗯!”叶知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道,“本来公馆所在地有四个建筑,分别是旅馆、车马行、武馆、赌馆,都是阳气最重的地方,而且四个地方错落有致,有进有出,四周的建筑也纵横交错阴阳二气在此地交汇分散,形成了一个阴阳阵,所以这个地方比其他地方的风水更好。”

左天信似懂非懂点着头。

“可是公馆一建,就将这四个地方迁走,可是阴阳二气依旧在此地汇聚,但是公馆有没有建成,没有任何分离阴阳二气的阵法保护,所以阴阳二气在此地聚而不散,武馆又正好处在阳气中的极阴之地,习武之人天生阳气极重,正好将阴气冲散,可惜武馆一迁走,阴气得不到冲刷必定寻找阳气以求转换。”

“那还有补救的方法吗?”左天信问道。

“有!”叶知秋说道。

叶知秋将自己主意讲给了左天信,原来叶知秋的方法就是将公馆的大厅后移,将大厅改为护卫所居住的卫所,借助护卫的阳气来暂时镇压阴气,然后再将整个公馆改建成一个阴阳颠倒阵用来缓冲阴气。

左天信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太子,太子在得知叶知秋是名宿童百知的徒弟后,也就默许了。

叶知秋这么一弄果然公馆安全了很多,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就在公馆即将完工的时候又有人死了,这次是卫所的四名护卫,死状全部和工匠相同,看来有人在暗中破坏叶知秋的好事。

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