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战国歌 作者: 朱育涛 字数:2554 更新时间:2012-12-24 17:00:00

不完美的结局

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源头,是一切悲剧的开端,这句话一点也没有,尤其那些对权力以及金钱占有欲达到无可自拔的人,在他们眼中,任何事物没有极限,任何事物没有巅峰,只要努力攀爬,就能不断上前,获取更多,事实确是在漫漫迷雾中再跨出一步就会跌入深渊。这就是物极必反的意思。

商鞅正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或者说不屑于这个道理,迷恋权力到疯狂的地步才落得悲惨下场。

岁月不饶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终于永远离开了心爱的秦国,从此秦国进入秦惠文王掌权时代。秦孝公作为一个伟大的君主,他将和任贤用能四字仅仅联系在一起,一生致力于秦国强大的他在商鞅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夙愿,在死之前能够得到周天子的肯定,诸侯的祝贺,能够亲眼见证秦国的改头换面,死也瞑目了。

对于商鞅而言,无异于一场暴风雨。

在此以前的五个月,一个不速之客来到商鞅的府邸,此人姓赵名良,此行是游说商鞅,不过他游说的目的是要商鞅立即放下手中的权力。

赵良自报身份后,商鞅欣喜若快,一个箭步走上前,握住他的手,激动说道:“贤人啊!咱们交个朋友吧!”

赵良面无表情,慢慢缩回手,说道:“鄙人乃是一草民,哪里奢望和商大人成为朋友?”

商鞅愣住了。

“孔子说过推举贤能,受人民拥戴的人才回来,汇聚不肖之徒,即便能成王业的人也会隐退,我是个没有本事的人所以哪里敢和你交朋友啊!不配嘛!我还听说占有不该占有的位置叫贪位,享受不该享受的名声叫贪名,我要是接受了你的情谊那我就成为贪婪之人了。”赵良说道。

看来赵良是个十足的儒学分子。

“额!你的意思是我治理秦国不好吗?”

赵良一本正经道:“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就是聪,自我省察就是明,能够克制住自己叫做强,虞舜曾经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您不如遵从虞舜的方法去做!”

虞舜!商鞅的脑子中白茫茫一片,自从研学刑名之术一一来,根本没有虞舜这个观念,几千年前的事了,你怎么知道当时的情况,我商鞅尽心竭力促进秦国强大顶着多少舆论压力,你们儒家弟子道理一大推,哪里知道我的困境啊!

商鞅说道:“当年秦国和戎狄无异,六国也认为我们是蛮夷之邦,是我改变了秦国的文化等等体制,使得秦人由野蛮人蜕变为文明人,还有我还造了这许许多多气势宏伟的宫殿。当年的五羖大夫也比不上我的才能吧!”这五羖大夫就是辅助秦穆公称霸的百里奚。

“哼哼……”赵良一阵冷笑说道:“一千个人的附和比不上一个人的正义之言,周武之所以昌盛是因为他能听取众人一见,商纣之所以衰败,是因为他不能听取忠告,如果你不怕我说话难听我就说了。”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你若真是忠言,那我就拜你为师!”

“当年五羖大夫是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他担任秦相的时候实施德化,各路诸侯是心服口服,蛮夷之邦也是臣服,而且他劳累不坐车,酷暑不打伞,出门不带警卫,他的功名,德行将永远被史册记载啊!他去死的时候,秦国老少都哭泣了。你呢!是靠着景监才能接近君王,身为国相不为百姓造福反而建造大量宫阙,用严刑酷法来对待贵族和百姓,广竖仇敌,出门的时候带着无数的车辆,守卫,太招摇了,一点都不亲民。”赵良还特意引用《诗经》里的话。

迂腐之言,鼠目寸光!每个时代的背景不一样,如果沿用旧发旧礼岂不是很悲剧?五羖大夫品德固然高尚,但他的那套德化根本满足不了这乱糟糟的世界,至于如何觐见国君,见到了,目的达到了就好了,难道一定要等人发掘,那不是黄花菜都凉了。

听到这里商鞅很不以为然,摇摇头。

赵良继续道:“听闻公子虔等人已经八年不出门了,他们可无时不刻想着报仇啊!想公子虔这样恨你的人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不敢对你下手是因为有大王的存在,若是大王死了,那他们会放过你吗?”

“那依先生之言,我该怎么办?”

“商大人若想安然无事,只有交出封地和权力,散发钱财给百姓,劝秦王重用贤人。自己就找个偏远的地方隐居起来。如此或许能让你免受这无妄之灾。”

交出权力做隐士?这意味着商鞅要放弃信仰,显然这不可能。商鞅听了只是笑笑,并无表态,赵良费尽口舌,眼见劝说无效只能摇摇头回去。事实上他们的身份就注定他们之间的谈话不会有结果,赵良奉行的是孔老夫子儒家之道,商鞅的信仰则是法家之道。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浪漫,后者现实。

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人就迫不及待动手了,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回想起往事怒不可遏,不分青红皂白派人捉拿商鞅,商鞅也知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马上逃命,他来到一家旅店,想进驻,可店老板不让,理由很简单:商君规定,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鞅感慨道:“制定新法遗害到这个地步。”自己吃到自己种下的苦果,确实是种讽刺。

商鞅打算潜入到魏国,却被魏国边防军拦下了,魏王痛恨商鞅对魏国造成巨大伤害,同时又怕得罪秦国就把商鞅送回到了秦国,商鞅又逃到封邑发动士兵向北攻击谋求生路,秦惠文王就派遣士兵攻打商鞅,最后商鞅战败而死,他的尸首被送到咸阳当众五马分尸,全家都被诛灭了。

是的,如果商鞅听了赵良的意见,或许能保住一命,当隐居山林这种事除了陶渊明等文化高人以及遭到追杀的江湖高手之外恐怕没人会做,何况商鞅这种天下喜欢权力,喜欢热闹的人?

这样,九州最著名的政治家‘戴着’叛国的罪名悲惨的死去,着实让人感到惋惜。

事实上,相比另外一名变法者吴起,商鞅还是庆幸的,因为他成功了,吴起则失败了。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把握秦国朝政近二十年,将生平所学的知识都用在秦国的改革上,最终将落后的二流国家转变成了一流的‘超级大国’,他创造了一个奇迹,最重要的是变法已然深入人心,所以商鞅死后,秦国依旧沿用商鞅新法。对于商鞅吴起这类人来说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理想的实现。吴起则很倒霉,变法刚刚起色,支持他的楚王就死了,最终吴起也被万箭穿心,射成刺猬,新法也随之废黜,让人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觉。

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说秦孝公病入膏肓的时候向把国君位传给商鞅,不过商鞅推辞了。若真是这样,那整个事情充满了戏剧性,只能说秦惠文王这人太不讲情义了,当然,你不能全怪秦惠文王,商鞅本身也犯了许许多多错误,为了变法,他手上沾满太多人的血,他曾在渭水河边一次性杀掉七百余人,鲜血都把渭水都染红了。

商鞅虽然去了,但他的精神尤其是他不畏强权,致力变法的精神还在。他将引导数不胜数的后来人前赴后继,无论是诸葛亮还是王安石,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身上有种和商鞅相似的品质。

作者的话
朱育涛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