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大战在即
“不必考虑了,”阿史那琰诚扔掉空了的酒坛,“诚儿领命,明日便随大哥去军营报道。”
“好!诚儿!这一战若是胜了,你我兄弟便再也不会被分开。”阿史那延宸如释重负,嘴角微微上扬,一切终于顺了心意。
阿史那琰诚移步窗前,东突厥深秋的夜晚相较长安城冷得多,晚风习习吹散了些酒意,秋天的草原别有一番风味,借着月色闪着金光,如此美景在阿史那琰诚看来却觉得刺得眼睛生疼。
宇文成都自晚宴回来径自回家,推门而入时,一封匿名信安静的躺在庭院里,宇文成都捡起来饶有兴致的打开。
是一幅画,画上一身穿铠甲之人正襟危坐,单手拿着令牌指向下面伏地叩首的众人,铠甲身侧的凤翅镏金镋正是自己独特的武器,宇文成都勾唇一笑,将画原封叠起放入信封,收入怀中。
翌日,果然不出所料,宇文成都又收到一封匿名信件,上面画了一方亭子,临近溪水,应该是城外不远处的湖心亭—陶然亭。
亭子正南方是太阳,太阳闪出对称的两道光芒,意思应该是正午二人于亭子处碰面。
大清早就让人不安宁的还有皇宫,李渊本打算安排人去将一处别苑安排出来给我住,没想到早朝上,齐王李元吉所守的并州城边关急报,东突厥一小众兵马南下而来,约摸五百人,驻扎于郊外半里处按兵不动。
李渊有些担忧,各路反王四起,刚刚安定没多久,东突厥又来骚扰,李元吉因琐事耽搁尚且留在长安,如今自己的地盘有事了,当然主动请缨,率先开口:“都怪儿臣疏于防范,儿臣愿请命即刻赶去并州。”
“建成愿与三弟一起,为父皇分忧。”太子李建成与三弟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老三处事不沉稳,独自请命出征,他也不放心。
倒是秦王李世民一直未发话,李渊像是故意在等待一般,没想到,德高望重的尚书大人裴寂举荐了秦王:“老臣拙见,秦王殿下麾下武将颇多,倒可一试身手。”
这下秦王也不能明面推脱,略带难色道:“只怕儿臣心有余而力不足,刘武周手下一悍将名为尉迟恭,世民有意招致麾下,这一战必不可少,世民并不能确定时日,生怕若是出兵并州后,尉迟恭来犯长安,我后方防御崩塌。”
李渊点点头,又问向李建成:“太子,朕命你捉拿阿史那琰诚一事,可有起色?”
“回父皇,儿臣密探回报,阿史那琰诚已被软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只要他出了东突厥,儿臣必捉他归来。”李建成道。
“儿臣以为,二哥大可固守长安城,有大哥帮儿臣增援并州,阿史那琰诚若是一同出现在敌方,便可一举双得。”李元吉道。
“如此甚好,裴大人觉得呢?”李渊觉得还可以,但是也要问问自己好友裴尚书的意见。
“臣附议。”裴寂刚刚只是提个建议既然他们三兄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太子点兵三千出兵增援并州,齐王并州城内五千铁骑军酌情调动,太子为主将,元吉副之,你二人速速前往,不可耽搁。”
“儿臣领命。”
“儿臣领命。”
“好,朕在长安城等你们好消息,愿你们奋勇杀敌,灭他东突厥气焰,扬我大唐国威。”
“儿臣定不辱使命,父皇万岁,大唐无双!”太子与齐王齐声道。
“大哥与三弟且安心前去,世民必固守长安城,令大哥与三弟无后顾之忧。”秦王道。
“皇上!皇上!皇上!”我问讯风风火火的赶来,还好没下朝,却被守卫拦下,只能隔着一大堆台阶,在大殿之下扯着嗓门喊叫。
“殿下何人喧哗?”李渊面露不悦,抬手示意张公公,“去看看。”
“奴才遵旨。”
“皇上,奴婢宇文澈有事启奏!”我还在跟两个拦着我的侍卫大哥推来搡去,嘴里也没闲着,特意强调自己的名字:“宇文澈求见!”
张公公见了我,自然认出来是昨晚宴席上有意被皇上封为异姓公主的才女,赶紧命侍卫们退下,听闻我有关于出征的事觐见就急匆匆带了进去。
“奴婢宇文澈叩见皇上,见过太子,秦王,齐王殿下及诸位大臣……”我先开口打了招呼,果然,我还是这么绯闻多,一进去又被议论纷纷,自古没有女子参与上朝,何况即便我被封为异姓公主,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只是个口头预定。
秦王饶有兴致的打量着我,在他看来,宇文澈真的不简单,看起来憨厚可爱,其实深藏不露。
“宇文澈何事在此喧闹?可知这是什么地方?”皇帝的威严认真起来,还是很令人后怕的。
“奴婢斗胆请求随军出征!”我跪在地上,双手抱拳,眼神很坚定。
“大胆!朝堂圣地怎容许你一女子胡作非为!”裴大人看不下去了,在众多议论声中,脱口而出。
“大人,谁说女子不如男,奴婢自然有自己的能力,更是一心为大唐效力。”我开口反驳,争取主动权。
“哦?宇文澈有何高见?”皇帝问道。
“回皇上,请听奴婢细细道来,相信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前辈的《孙子兵法》各位都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并实际应用到战争上,也会有可观的成果可见,但是先人的智慧不止传与我大唐子民,无论东突厥、高句丽、吐谷浑等,甚至王世充、刘武周他们都熟知这些,故而用同样的道理去针对类似的事件,无异于缺少些完胜的基础。
现下东突厥已抢占了先机,理论上我们暂且处于被动,他们小股势力按兵不动无疑是等待大军到来,届时我们只能估算着人数去临场发挥,反之,他们按兵不动,若我们先出手即理亏,事后被百姓厌恶的是我们大唐,放着好好的安稳日子不过,偏要去挑起战乱,严重者士兵士气也会随之减弱。
而今《孙子兵法》已人尽皆知,各尽其用,创新很重要,借鉴前人经验,领悟后辈实战,如若我们再有新的兵法与见解,相信他们也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到重点。
吞了口唾沫继续道:“宇文澈不才,一本《战争论》请皇上过目,一并懂得些医术,愿皇上下令宇文澈随军出征,为大唐效力。”
其实我是厚脸皮把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抄袭来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与宫本武藏的《五轮书》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书。
《孙子兵法》古人已人尽皆知,只有把《战争论》拿出来糊弄糊弄了,还好之前有读过,昨晚我接到匿名信后,连夜默写着大概意思,凑合着弄了一本所谓我写的《战争论》来糊弄古人。目的就是今天能被重视,得到随军出征的许可。
张公公把我的《战争论》给皇上呈上去。
第一页的几个章节很清晰,就是《战争论》的作品六个思想: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二、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三、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四、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五、战争中的攻防。六、要积极向战争史学习。
和四个基本原则:目标和数量;兵力集中和兵力节约;奇袭;追击。
最后还写了结论: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备注:以上内容来自百度)
皇帝简单的翻阅一下,传下去让太子等人包括各大臣都看一看,秦王惊讶之余眉头紧锁,齐王对我不屑一顾,太子向我投来认可的目光,这次大臣们也总算是一致对我赞不绝口了。还有的称我为奇才。什么天助大唐之类的。
这《战争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他们都忽略了重点——我一个宫女是怎么得到并州的消息的?
“传令下去,军师宇文澈随军出征,一路出谋划策,助太子与齐王一臂之力。”李渊见众人也对我称赞不已,直接让我当了军师,竟然没人反对,我真的太感谢克劳塞维茨了。
阿史那琰诚一大早起来换了身得体衣装,便随大哥去了军营,一路上认识他的人寥寥无几,妥妥的路人甲,自然也不会对他太过尊敬,他也不在意。
阿史那延宸进了军营,手下各个头领皆躬身待命:“可汗有令,即日起出兵并州,愿我们勇往直前,早日夺得中原。我方已派一小队先锋前去适应环境,观察敌情,稍后我们大部队便整军出发,刘武周作为外援会与我们接应。”
“杀!杀!杀!”士兵们个个胸有成竹,底气十足的回应着。
阿史那延宸摆手示意停下,继续道:“干了你手中的这碗践行酒,定当凯旋而归!”
“干!”士兵们潇洒一饮而尽,摔碗助兴。
“敢问世子殿下,这位是…?”一位火头军注意到阿史那延宸身边一言不发的阿史那琰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