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风月无华 作者: 依澜 字数:3388 更新时间:2015-11-04 20:46:00

第十四章 聚会

阿千阿邑一行人两年多前被押至此处,虽然心内百般不愿,几次明确拒绝了单于,左贤王,以及左谷蠡王的任用拉拢,但是,既然身在匈奴营中,总有不平静的时候。

转眼快到年际,来往阿千毡房的人突然就变多了,匈奴最高的王,军臣单于,亦是知晓汉人有过年的习俗,来来去去派人给阿千送了不少东西,其中,为白米居多,剩下的就是一些零散的杂粮。

这些东西亦是匈奴人抢掠边塞汉人而得,阿千心里自知,面对这些东西,心底涌起一股酸楚痛惜之感,家国边境不得安宁,自己却还苟活于此过节。

林挽云多久没吃过米饭了?在现代几乎天天一顿米饭的她,自来到此地,自知再与米饭无缘,也未去奢求天降一粒米于此,安心的啃着半生不熟的肉,安稳过日。

此刻,要说最经不住大米诱惑的就是林挽云了,她站在毡房门外想像自己吃着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啃着肉,瞬间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匈奴权利最大的人是单于,单于以下设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匈奴人以左为尊,故左贤王就是未来继承单于之位的人,而其他的王,就是辅佐单于处理日常事务,或者帮助左贤王在民众中建立更大的贤名。

此时的军臣单于,左贤王於单,父子同心,单于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单于之位,但,王者之路,总会有诸多无法言明的险境和争斗潜藏着。

那位左谷蠡王觊觎单于之位时日已久,野心勃勃,只是,在表面,他还是那个豪爽无争的伊稚斜,还是单于的好弟弟,左贤王的好叔叔。

林挽云站在屋外觊觎着屋内的白米,阿千站在她身后无奈的摇摇头,他知道林挽云不曾吃过米饭,一时好奇,也实属正常。

他允许林挽云好奇,但是对于要不要吃那些东西,阿千的态度异常坚决,不吃!他不能拿着自己族人的血汗来取悦谁并以此来保命。

而另一边的左谷蠡王则是悄悄派人,把一些汉人的吃食送至阿千的毡房内。

阿千之前为单于的赐赏烦扰不已,接受,似是在证明自己已有归顺之心,不接受,单于一怒之下提刀砍了自己就不好了。

自己如今已是俘虏,贱命一条死不足惜,但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是武帝交与的重任,怎可轻易断送于此!

“按照单于的行事做法,你若不接受,极有可能真的会杀了你!我是匈奴人我了解,最讨厌用这种弯弯曲曲的方法拉拢人,归顺便好,不归顺便一刀砍下头颅,不做任何犹豫!”

阿千告诉阿邑自己心中的担忧,阿邑听后,就是这样给阿千说的。

阿千进退两难,阿邑反而劝说阿千接受赐赏。

阿千诧异,说了一段誓死不会背叛大汉的豪言壮语,却被阿邑镇定的笑颜打断,阿千狐疑的看着阿邑,最后,阿邑才不慌不忙的告诉阿千:

“很简单,接受了,不吃便是!”

“不吃?”阿千疑惑。但是,转眼间他就明白了,兴奋地说:

“对对对!单于赏这些东西最终目的就是让我吃了,然后感念他的大恩,但是他赏他的,吃不吃就在我了。”

“你不吃,自然会有人传到单于那边,单于也会困惑于你的选择,不会再多加为难你。他是单于,杀一个人也总得给族人们一个理由,不然不服众。”

阿邑喝了一碗酒,擦擦嘴继续说:

“左谷蠡王自然也会知道,他不糊涂,不会轻易让单于知晓他也在暗地拉拢你为他做事,必不会再来骚扰,”

阿千沉思着,阿邑继续说:

“你教阿云做几样汉族吃食,分给附近的族人吃就是了。”

阿千还在沉思,听见阿邑如此说,觉得有道理,点点头,说了声:“嗯!”

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迷茫的看着阿邑说:

“我并不懂庖厨之事,怎么教挽云?”

“你别看我,我是匈奴人!”阿邑笑了笑,摆摆手,起身打算出门。

“可是我......”阿千很无奈,但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

“那就只能看阿云的了!”阿邑说完出了门。

单于与其弟之间的争夺,在阿千身上也只是个缩影。大漠草原亦如那繁华的长安城,帝王的脚下皆是一片白骨累累之景,一条血流成河之路。

阿千站在毡房内,看着趴在桌上练字的林挽云,欲走不走的,徘徊了很久,终于还是走过去坐在她身边,林挽云看见阿千欲言又止的神情,不觉好笑,放下笔,问阿千:

“你...想说什么?”

“啊?!我.......”阿千还在思索如何开口,被林挽云这么一问更不知如何说了。

“你我既为夫妻,诸多事不应互相隐瞒,须互相分担,有何不可说的?”林挽云继续问。

“阿邑....阿邑说让我教你做几样汉人食物,分发给附近的族人吃,可我并不懂庖厨之事,怕是只能靠你了。”阿千说完长舒一口气。

“哦!”林挽云心中了然,暗自偷乐,终于可以吃到米饭了。然而还是故作镇定说:

“我知道,君子远庖厨嘛,你不会也正常,有何难以启齿的,再说.....”

阿千的表情让林挽云瞬间明白刚才的话说的有些激动了,赶紧收住。

阿千定定的看着林挽云,很诧异,很惊奇,亦有满意,他拿起桌上林挽云刚刚写的字,一边看一边却是漫不经心的问:

“云儿也知道君子远庖厨之说?”

“嗯,这里每年都会有很多汉人俘虏,要是遇见,我都会找机会向他们请教中原知识的,虽然大部分句子我不懂,但是读起来很舒服,就记下了。”

“哦?是吗?”阿千笑了笑,眼神带上了些许戏谑,继续问林挽云。

“是..当然是!”林挽云严肃又笃定的说。

“不仅如此,他们还讲一些民间故事给我听,有妖有神,听起来很有意思,还有,他们教我做汉族食物,可是每次我做出来的东西,味道都与他们做出来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就....就是他们做的好吃,我做的不好吃。”

“哈哈哈哈......”

“......”

林挽云说的这些,也确实是真的,她从脑海中残留的以前的记忆力里看到这些的时候,一度为这位匈奴女子所动容,她对待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温婉谦卑,从容大度,那些汉人俘虏都喜欢与她来往。

林挽云感动于这位匈奴女子的坚强与乐观。

而此时的林挽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成为这样的人,也不觉遗憾。

秋天的时候,每天阿千和阿邑外出打猎,和一众匈奴人跑遍附近草场林园,只为储存更多的过冬食物,如今已至寒冬时节,食物充足,除了一些基本的走动,人们也就只呆在毡房里取暖,几乎不外出。

过年这一天,原野上的风依旧无情的吹着,天气阴冷低沉,枯死的蓬草随风在地面无力摆动,下过雪的地面,雪并未消融殆尽,地面一处白,一处黄,白雪与黄土相交的原野,更显残破。

一切如旧,唯独阿千他们的毡房,却是异常的热闹。

入冬以来,纷纷扬扬已飘了好几场雪,林挽云早已蓄好干净的雪,以备生活急用,现在,也算是用对地方了。

拿雪水煮米饭,煲汤,味道确实不一般,林挽云一边赞叹自己的手艺,一边感叹古时的环境,雨雪纯净,随便吃喝,怎一个爽字了得!

阿千将平日里与自己关系好的匈奴兄弟唤来,加上阿邑,竟也有十二人,本就小小的毡房越发狭小,阿邑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憋屈的实在难受,就提议出去吃,众人也就同意了。

此时外面天色已经暗下来,风势有所减小,林挽云站在一旁自顾自煮着米饭,阿千他们又自行燃起蘸火,围坐起来。

一切都已做好,所有单于赐赏的东西,都被林挽云做成可以入口的东西了,一样一样用碗分好,一碗米饭,一碗汤,一碗凉菜,一碗面,一大碗素菜炒肉,还有一壶酒,六样一份,总共十份。

材料有限,只能这样了,林挽云在心里安慰自己。

林挽云将这些一一摆放在族人面前,就退后了,阿千给他们分发了筷子,招呼他们开动。

“你们汉人每次就吃这么点?”

“太少了,就一碗米饭不够我塞牙缝的!”

“乱说,这不还有其他的嘛!”

“那也不够我吃!”

“啊...这个面好吃!咦?这肉不像烤的呀,味道真不错,哈哈哈.....”

“哼!我怎么没觉得...”

“谁让你吃那么快!”

那些匈奴人一边吃,一边絮絮叨叨的说着话。阿千只是坐在一旁喝着酒,嘴角噙着笑听他们的对食物的评价。

林挽云之前用多余的米做了年糕,阿邑拿着自制的铁槌帮着捶打蒸好的米粉,总是掌握不住平衡,好几次将槌甩了出去,好几次脚底打滑砸到自己的脚,吓得林挽云远远躲在一旁指挥阿邑如何使力,才会让年糕更好吃。

林挽云将年糕端上去,退身的时候悄悄问阿千:“我想吃米饭!”

阿千脸上的笑容立即消失,严肃的让林挽云有些不知所措,用下命令般语气的说:

“不行!”

林挽云被阿千这一举动给吓到,但也不能在此明问,满腹委屈的退身走了。

几位匈奴兄弟头一次吃年糕,端着碗迟疑了很久,还是拿起来吃了。

“哎呀!不好不好,竟然黏牙...”

“没什么味儿,不好吃!”

“还好,我喜欢,哈哈哈.....”

“阿千兄弟,你们汉人就吃这些东西啊!”

阿千笑了笑,说:

“我们也不常吃,南方人经常吃。”说完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林挽云,但林挽云并未看他,而是低头咬着一块儿肉,就着奶油茶,一点一点的吃。

此时,天上稀稀疏疏的竟然闪着几颗星辰,已是月上中天的时辰,不过,酒至憨处,谁也不肯离席。

作者的话
依澜

一些情况我说一下,月氏在被匈奴人驱赶后,往更西的地方迁移的过程中,分为两支,大月氏,小月氏,这是在张骞被软禁期间发生的,张骞并不知情,一心只为联合月氏,攻打匈奴,张骞逃出来后,得知这一情况,就折往西南去了大月氏,所以,文中出现月氏并无错,毕竟我是循序渐进的以当事人的角度来续写的,还有一些话,下一章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