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序一颦巧笑醉浮生
惜少年,曾共相携,幽影紫衣绝...
何人一笑声如雪...
何人一笑声如雪...
教室里,老师的讲课声呵着学生的戏笑声,好不热闹,相谈盛欢,讨论着让学生所不腹怀的诗词背景,想必大多数学生早已经神游它处,他静静的听着老师细细而道,句句钟词,对古典诗词的喜爱跨界上另一种层次享受的感怀。
很难想象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已经感受到一种境界的第“三道门”。一种领悟便是一种感受古典情怀的最大节点。
他总幻想是它的柔薄和弹性,让它不具备被书写的属性。没有合适的土壤,英雄从来都无用武之地,只能挥着什么笔或者什么剑,在一派调笑声或者厮杀声中暗度年华,磨灭印记。但他们最初一定豪迈过。
诗人也是如此,那个年代虽然为了生计,描尽风霜,写尽凄凉,铅华一过他们毕竟骨子里有诗意,不是生存下来了?
怀古兴叹是诗人最喜欢干的事,而爱情友情亲情这些话题要往后摆摆。并且,一切成就卓著的诗人在他活着的年代都是境遇不顺怀才不遇甚至众叛亲离的,内心疾苦无比,不少还死的比较惨。这是否就可以反过来解释为什么当代诗坛破烂儿辈出。
在痛苦中爆发,不是现代追求的最大理想观?
一个层次的灵魂升华,并不需要多大年龄,多大经历感触,复古它是一种。
老师还在讲着,学生们还在敷衍着,他还在听着,眼神依旧注视着她的那个方向,不经意的一个回头,女孩转过头来,面带兮兮笑,口齿洁白,长发飘飘,瓜子脸,很秀气的一个女孩,只是一巧而笑,好似万物复苏渐次苏醒,打破这一刻的冥想,看到她笑真好...
此刻才知道,世上最美好的事不过是对眼的那一瞬,就是那一瞬让他念念不忘...
他回了一个微笑,便没有继续的看着女孩,女孩也收回目光专注的听着课,他在回味那一瞬间的幸福,只是一个回笑,男孩便感觉这世界美了一点,儿时的爱恋也是最美好的,最真实的,没有风雨霜雪,有的只是那天真的无邪。
一笑便醉了浮生,色彩便浓郁,洋溢而出,满脑子的想着女孩那身紫色的衣裙,秀气的笑脸,时光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