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籍详情
加入书架
推荐票
金票
打赏
评论区
奇葩一家 作者: 妃黎薇薇 字数:1751 更新时间:2015-04-11 19:13:00

第十七章 年例(四)

正年例

正年例的早上6点放三响雷,菩萨出游巡村,十分热闹:

放雷的、抬菩萨轿的、敲锣打鼓吹唢呐的、扛旗扛灯笼打大伞的、抬祭器和纸船、后面还跟着道士和做些小生意的小贩,一队出巡。

宫芷瑶一脸兴奋的紧跟其后,嘴巴里含着小贩卖的零食,因此两腮又鼓鼓的。

菩萨要从早都晚不停地巡,道士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画符咒语,把鬼魅收到一条纸船上,也叫“封船”。

官谦谬紧紧的牵着宫芷瑶的手,就怕她在人群中迷失。其他人也这样情侣之间手牵手的,炎昊锐表示很和美。

菩萨巡游:“摆宗台”是菩萨巡游的一部分。

这是年例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

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到村头或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摆上供桌。

最显眼的供品当然是鸡。这里是人无鸡不成席,自然也就无鸡不上供了。

经过挑选取和煮制的一只只鸡,胖鼓鼓、油汪汪,脖子挺起一个弯,显得雄赳赳的。

鸡的嘴里总要衔着一个利事袋(相当钱袋),是准备接纳神的恩赐的。

鸡头都朝向一个方向——神将要莅临的方向。

宫芷瑶听见了,急忙要求去看看,就钻进人群中。

官谦谬一脸嫌弃的摇摇头,谁知……无奈只能跟上。洁癖的人伤不起啊!

除了鸡以外,酒、肉、鱼、水果等一切人们在节日里享用的东西,都要拿来给神歆享。

有些地方供品中间还要插上高高的腊烛,横竖成行,光焰闪耀,增添了不少温馨神秘的气氛。

烟花爆竹是不可少的。

它们随着其他供品,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向供桌旁,盘卷着对神的虔诚,有的几乎大如磨盘。

孩子们把一盘盘的爆竹展开,一挂一挂地接在一起,连成几十丈长年全村人的同心结,和驱魃迎神的红色的阵。

某人呆货看见竟然也想去凑凑热闹,吓的官谦谬连忙拉紧她,威胁的瞄了瞄。

呆货立马~咔嚓咔嚓~耷拉下脑袋。

“菩萨巡游”也叫“游神”,迎神的气氛越来越浓,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也可以闻到。

忽然,一阵罗鼓响起,只见人们的表情立刻敬畏起来,目光投向一个方向:菩萨正向他们冉冉走来。

宫芷瑶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去了。

神是威武地坐在轿里,被仪仗队送着的。

自然有鸣罗开道,有鼓乐齐鸣,有旌旗招展……

于是事先连好的爆竹震耳欲聋地响起,报告人们的无限喜悦和尊敬;成捆的纸香火光闪闪地燃起,表达着人们对神的无限慷慨和虔诚;浓烈的烟雾遮天敝日地腾起,衬托着神的慈目笑颜。

唯有那些由鸡领衔的供品一动不动,静待神的唇温。

菩萨被抬着绕供桌绕了三周以后,停了下来,尽情接受人们的祭,于是一些人(多是老年人、妇女和凑热闹的孩子)开始俯下身来,不住地叩头、祷告……

宫芷瑶有些遗憾的摇摇头,没办法去拜拜……

在人和神都心满意足之后,神又开始起驾,奔向另一个集满了香火、供品和人群,集满了敬重和虔诚的公祭场所,人们不辞辛劳地奔来奔去就叫“菩萨”。

菩萨是从庙里请出来。他们是人们塑成的泥身、木身或金身。

过了年例,他们还要回到庙里过平常的日子。

而游神的队伍,是正月初(年例前),村民们通过抽签等各种方法组成的。

有负责担彩旗的,有负责抬鼓,有负责敲锣打鼓的,还有许多村中的小孩和大人手拿自制的火炬跟随队伍。

而其中抽中抬菩萨的村民更是被大家认为的幸运儿,因为大家都相信抬菩萨来年会得到菩萨的保佑。

这样一队庞大的游神队伍在村中游行,接受村民的朝拜,煞是壮观。

宫芷瑶就跟着走了半天,连官谦谬等人也无语了。明明就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家伙,现在竟然怎么有耐心。

可惜用错地方了。

这一天还会有许多其它的节目,如木偶戏,舞狮,看大戏,放烟花等等。

宫芷瑶吃完年例饭后,一听大家的发言,励志竭精的表示她要全部看一遍,才会满足。

吃完年例后就有余兴节目“睇年例”又称睇大戏。

传统上,年例最大的目的就是敬神,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以讨得神的欢喜,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年例尾

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烧纸船。

最好玩的是“送鬼”。

一个道士先是一边在街上走一边念咒语之类的,然后拿来纸船,大喝一声:“请上船!”就意味着附近的鬼怪都挤上了这条纸船。

紧接着,道士身后的吹喇叭的“呼啦”一声地吹响了喇叭,那道士似乎被吓着了一般,捧着那“船”,打着趔趄,惊惶地往河边跑去。

到了河边,那道士就把这“船”往河里一扔,点着纸船,鬼怪就被烧死随“船”给漂走了。

这便意味着这年这里的人们将不会受鬼怪的骚扰。

直到送菩萨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年例的旅程到此结束,新的旅程马上开始。

作者的话
妃黎薇薇

突然发现自己很会偷懒,哈哈。你们看到下面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可能很无聊的哦!我不是打击你们,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