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仙山古道人瘦削
金秋飒爽,硕果累累,太元二年,九月飘香天气,寒露之日,本该是百姓一年中难得的高兴日子。
两个身着打着布丁的布衣少年,绰着一条小船,顺着一条小河缓缓前行。
一个少年身材微胖,在船头撑着一只竹篙划着船;另一个少年身材瘦削,坐在船尾,用手托着下巴,望着河两岸的景色默而发呆。
这条河两岸长满芦苇,芦花上布满了昨日的冻霜,雪白一片,置身其中,若从仙境。
那个胖少年狠狠戳了一下水流,道:“这芦溪河景色当真不错,阿椒!”
瘦弱少年,叫“阿椒”的,应道:“是啊,难怪人云‘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了,这上半句倒是应了,下半句却不知藏在哪里?”
他这般说着,声音又小,很像是自言自语。胖少年也未回答,只是望着船外的水流,绿莹莹,急湍湍,心里却隐隐渴盼起来了。
正楞神间,传来“啊呀”一声,却是阿椒发出的。
“怎么了?阿椒!”胖少年顾不得划船,立刻拿着竹篙从船头跑到船尾。
“阿壮,水好像深了!”阿椒指了指船外的水流。那胖少年,叫“阿壮”的,神色忽而紧张起来,他看了一下水位,刚才船还露出水面一尺,转眼就下去一寸,的确属实。
“不能走了。”阿壮当即立断,将船向岸边划去,篙尖刨得碧波四处飞溅,宛似鸭子用脚蹼蹬水,直累得满头大汗方才划到,果然看见刚才那块升起一个团团旋转的旋涡,阿椒盯着那里,一副心惊模样。
阿壮过去拍了他肩膀一下,道:“没事了。”
阿椒点点头,摸了摸布袋,苦笑道:“可惜没有干粮了。”
这两个少年居住在龙虎山西十数里外的一个小山村内,时值北方五胡入侵,中原陆沉,生灵涂炭,东晋偏安江南,正是国破家亡,人心惶惶之时。东晋士族苛税又紧,村子无法给养,只能给这俩个少年一人十斗米,让他们到龙虎山来寻生路,盼望学道有成,光村耀山。
那瘦弱少年,姓张名椒;那长的微胖的,姓吕名壮。
他两个自小未出过山村,只知道绰着船一直向东走,过条河就到龙虎山,岂料芦花高耸,几次迷路,除了路上食用的五斗米外,连入道所用的五斗米也一发吃了。
张椒这么说着,吕壮也感觉饿了,腹中咕咕作响,正发愁间,瞅见一条鲫鱼自船边游过,他当下想也不想,用竹篙的尖底一下子戳中了那条鲫鱼,随即将篙底一摆,早将鲫鱼甩在船板上了。
这一下直若兔起鹘落一般,看得一旁的张椒目瞪口呆的。
“怎么样?阿椒,我这式刘琨将军的探马枪不错罢?”吕壮吹道。
“不错不错。”张椒鼓掌道:“可与拔山举鼎的西楚霸王相比了。”
“比霸王那就差太远了。”吕壮摆摆手,转而挺直身板,道:“不过我的志向是成为闻鸡起舞的祖逖将军那样的人物。”
张椒笑道:“我还能继承大晋下一任丞相哩!”
吕壮拿竹篙轻戳了他一下,道:“谢安丞相正是励精图志之时,你小心他把你抓去打屁股。”
两人玩笑着,早饿的狠了,身边又没带火折子,只得将那条鱼分作两半生吞了,转而看着对方嘴角的鱼鳞残渣,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张椒看着那清澈平缓的水流,道:“这才是‘水从天上来,芦溪画境流。’”
他自小体弱多病,却喜读诗书,人又聪颖,倒把文理典故记了不少。吕壮臂力不错,诗书却读不进去,或曰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吕壮嘴里嚼着鱼肉,含糊不清地应了几句,一口将碎肉吞了下去,腹中饥饿稍作舒缓,这才卯足力气向前划去。
划了一里有余,忽而看见河右边一排岩石冒出,石鼓状,莲花状,勺子状,梳子状,居中一块云锦状,半人来高,五彩斑斓,宛似天上织女所织的一块云锦。
“这就是龙虎山六景中的‘水仙岩’了,咱们没走错。”吕壮道。
“你看那块云锦石。”张椒道:“相传五斗米道创道祖师张道陵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观,山因成名,原名云锦山,或许正因为这块云锦石罢!”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划着船,哪消半个时辰,早划过芦溪河了,只见芦溪河自前面一座大山山脚流过,这座山巍峨高耸,直插入云,林高树密,莽莽苍苍,将整座山都映得绿了。
山前有石阶可供上山,两人弃了小船,跳上岸来,歇息一阵,远远望见芦溪河上又有人来,他两个又不想和人撞见,当下踩着石阶向上爬去。
爬了约么三分之一行程,张椒直觉头昏眼花,体力不支,一头向后栽去。
当此时刻,一只宽大温厚的手掌轻轻在他背后托住,使劲一撑,他便在石阶上站稳了。
走在前面的吕壮听见后面的跺脚声,立刻转头向后跑来,上下仔细打量了张椒一番,确定张椒没事后,才向张椒身后的那人抱拳道:“多谢兄台!”
那人摆摆手,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这人头插玉簪,身着锦袍,面皮白净,手拿羽扇,十八九岁,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好似个苏杭公子。
“兄台可是来进香的?”吕壮道;那人摇摇头,吕壮笑道:“难道似兄台这般华贵,也来做火居道士?”
那人道:“自幼听玄士高谈阔论,诚所谓‘与君子相交,如入芝兰之室。’”说完“垮”地将折扇一合,一个纵跃,早跳上俩个石阶。
张椒吕壮彼此对望,默默无语;两人走着,直觉那人背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视野里。
又走了半个时辰,只见眼前一片翠绿,郁郁葱葱,连绵不知何许,唯有一丈大小宫楼直立其中,生生将这翠屏分作两半,那宫楼上一个牌匾,上书‘正一宫’三个金字,笔劲苍然有力。
脚下的石阶也就此停止,两人钻过宫楼下圆形的府门,回头眺望四周碧野,美景由眼入心,只觉方才的饥饿,困乏,好似都一扫而空了。
吕壮道:“龙虎山有六景,咱们已历芦溪河,仙水岩,正一宫三景,就算做不成火居道士,也不虚此行了。”
张椒忽而一拍脑门,叫声:“啊呀!”
吕壮奇道:“怎么?”
张椒指着龙虎山两侧的翠屏道:“我终于知道那半句应在哪里了?眼前这景,可不正是’万叠云山紫翠堆’了么?”
吕壮一愣,继而哈哈大笑,鼓掌道:“极是!极是!”
正一宫仪门鼓楼下,里面一个年轻道士手中拿着一锭五两的白银,点头哈腰地对着先前援手张椒的锦袍青年道:“公子能来龙虎山入道是龙虎山的福气,小道祝愿公子早日做获箓弟子!”
他刚送那人走,便听见张椒二人的谈笑声,顿时略有不快,将银锭往领口里一塞,走到二门钟楼下,望了一眼张椒二人的白丁衣着,吼道:“龙虎山乃清净修道之地,你二个在此喧哗,不怕护戒师兄治罪么?”
张椒回头望去,只见此人身材微胖,面红齿白,身着交领宽袖,左胸汇着一把微微出鞘宝剑的黑色得罗,眉宇间一副趾高气扬模样。
吕壮虽然看不惯这个小道士的神态,但寄人篱下,总归是要低头。只得恨恨道:“这位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