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权力争峰
窦太后以皇帝幼小无法理政为由暂时垂帘听政,和清代慈禧太后不同的是,窦太后窃取朝政后并没有完全只顾自己享乐,相反,她还打算下大力气整顿朝纲,于是,在桓帝时期罢官的陈蕃被重新起用,担任太傅,可以说,窦太后的眼光是独到的。
陈蕃是汝南平舆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曾出任过河东太守,和刘宏一样,到了陈蕃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但和刘宏不同的是,陈蕃很勤奋,很好学,志向非常远大,二十岁刚过,陈蕃就官居郎中。这个人脾气耿直,性情刚烈,清廉自守,不趋炎附势,他在刺史周景手下当差的时候就因为两人政见不合而立即炒了老板鱿鱼,桓帝在位时,大将军梁翼把持朝政权势熏天,他写信要陈蕃替他办点事,但陈蕃连信都不看,梁翼大怒,你小子敢得罪我,想死是不是?陈蕃淡然,死字怎么写?你先写个我看看。
得罪了梁翼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很快,陈蕃就被贬官,直到梁翼身败被杀之后才重见天日,只不过他的脾气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外戚掌权他抗争,宦官掌权他抗争,就连皇帝做了错事陈蕃也一样不依不饶犯颜直谏,领位一向不喜欢意见太多的下属,到最后就连窝囊的桓帝也觉得陈蕃太烦人,直接把他贬为平民。窦太后看中的就是陈蕃这种刚烈的性格,才再次起用他,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陈蕃是宦官集团的死敌。
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陈蕃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回过去在与宦官集团抗争中失利的一些朝臣,这些人都跟宦官有不共戴天之仇,赋闲在家时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处抨击时政,一旦官复原职的话想不让他们上火都难。这批在朝野上下威望极高的大臣被陈蕃起用后受到朝中官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凡事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两面性,严格来说,陈蕃从不依附于人,但这次起用他的是窦太后,因此,他跟外戚集团走的比较近,这样一来宦官集团大大的不喜,陈蕃是他们的老对手了,早在桓帝时期,陈蕃就多次上书陈述宦官干政带来的弊端,奏请桓帝罢免相关人等,未果后退而求其次,指责宫内宦官严重超编,要求裁员,这次奏请被拒绝后陈蕃还是不依不饶,他再次上书说宦官的工资太高,要求减薪,把宦官们恨的牙根痒痒,当即就把陈蕃列为黑名单上的首要人物,多次在桓帝面前搬弄是非,恰好桓帝也觉得陈蕃太喜欢提意见,因此把他贬为平民。冤家路窄,灵帝刚一登基,两伙苦大仇深的人又碰到了一起,各自捋起袖子准备干架。
陈蕃的优势在于他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这个支持者就是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窦武非常欣赏陈蕃的风骨,他是外戚集团的领袖之一,和陈蕃面临同一个的敌人,因此有着很多共同语言。窦武和陈蕃一起搭档打理朝政,他们很尽心,拖着垂暮的身躯试图把同样垂暮的汉王朝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很可惜,相对于一个摇摇欲坠的庞大帝国来说,几个,几十个,乃至几百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更何况,他们时刻都要提防阴险毒辣的敌人。
宦官集团的势力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他们一直在和外戚斗,和朝臣斗,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政治斗争是致命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此,两帮人都盯着对方的软肋准备猛下烂药,一口咬住就死死不放。眼下正是外戚集团和朝臣的政治蜜月期,而且他们占着较大优势,因此宦官集团隐忍不发,坐等时机静观其变,但很快,一件事情让宦官们面临着灭顶之灾,不得不动。
窦武与陈蕃都是在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人,深沉老辣,看人看事一针见血,他们知道,想要中兴大汉就要清除所有绊脚石,而这些绊脚石里最大最棘手的一块就是宦官,于是他们策划做一件过去几百年里一直有人想做但都没有做成的大事。
他们要将整个宦官集团连根拔起。
这样的大事一定得取得朝政的实际掌握者窦太后的支持,窦武对这一点很有信心,他认为只要说出心中的计划,窦太后一定会举双手赞成。于是窦武义不容辞的担任了一次说客,陈蕃等人都摩拳擦掌杀气腾腾,快去快回,等你回来咱们就动手。
窦武兴冲冲的去了。
很快他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带来了一个谁也不想听到的消息,窦太后竟然不同意他们的计划。陈蕃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外戚集团的当家人,窦太后对宦官的仇恨和偏见一点都不亚于自己,铲除宦官集团不但利国利民,于外戚也有天大的好处,她怎么会不同意呢?
窦太后有自己的想法。
木偶一样整天玩尿泥的刘宏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真正发号施令的统治者是窦太后,她想方设法排挤压制宦官无非是为了维护自己与家族的利益,但请记住,窦太后再如何显赫也是个女人,女人自然有与男人不同的地方,包括思维与行事,她在宫廷中生活了十几年,亲眼目睹了无数次惨烈的权利交替,比任何人都清楚宦官的能量和实力,陈蕃的计划中只要出现一点纰漏就会立即招来泼天大祸。她只想让这个庞大的国家象小家小户一样,关起门来和和美美过日子。因此,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她绝对不肯轻易动手。
陈蕃很焦急,他想立即对付那些祸国殃民的宦官,而且这一次他再不愿象以前那样到皇帝面前告状然后和宦官打嘴官司,要来就直接一点,全抓起来,杀掉。他已经把行动的每一个步骤都作了详尽的安排,他相信计划是完美的,只要能够实施就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目的。万事具备只欠太后一点头,但窦武带来的却是太后摇头的消息。他不甘心,又和窦武密交换了一下意见,老窦,你和你儿子侄子手里都有兵,暗地里调动一下,出其不意把那些人妖包围起来,我不信他们头皮再硬还硬的过砍刀,计划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你看你能不能再到太后那里好好谈谈,尽量让她批准。
其实窦武也很不甘心,于是他前后数次和窦太后商谈了这件事,窦太后开始仍是不同意,但架不住窦武把计划描绘的万无一失,她也有些动摇,让我想想吧。
窦武感觉有戏,兴高采烈把喜讯告诉了陈蕃。
窦太后这一想就想了很长时间。
陈蕃实在是等不住了,他亲自动手写下洋洋洒洒一大篇奏折,希望窦太后看完奏折以后能够早下决定。
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大臣们上奏折都是给皇帝看的,但此时的情况特殊,灵帝还小,所以奏折最后还是得交由窦太后御览。陈蕃的这封奏折确实送到了宫里,也确实交给了窦太后,但陈藩没有想到,已经有宦官提前偷看了奏折的内容。
几个宦官头子知道了陈蕃的奏折内容以后头皮都要炸了,心想得亏是偷看了奏折,要不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几个人又急又怕,凑在一起商量对策,怎么想都觉得行不通,政权在人家手里,兵权在人家手里,最后还是曹节出了个主意,我们找皇上去。
“找皇上有什么用,他不过是个摆设,况且才十二岁。”
“真的没用吗?”曹节笑了,“别忘了,他是皇帝。”
曹节会来事,平时跟刘宏关系很好,因此,很容易就见到了他。一见面,众人七嘴八舌就开始攻击窦武和陈蕃,这帮人污蔑造谣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简直把窦武陈蕃说的一分钱也不值,枪毙都嫌浪费子弹。
刘宏最近的日子过的很不错,他还很小,况且窦太后权力欲很强,因此他每天只要象征性的出席一下朝会就可以下班了,其余时间自由活动,尽情玩乐,这种生活正是刘宏所向往的,所以除了玩乐以外的事压根好象和他没一点关系。宦官们告完了状,请求刘宏下旨逮捕窦武和陈蕃以及他们的同党,刘宏却无动于衷。
他们乱政祸国陷害忠良横征暴敛与我何干?反正又陷害不到我头上,横征不到我头上,刘宏小小年纪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令宦官们吃惊,他们一下傻了眼,如果鼓惑不动小皇帝,所有计划都要白瞎。曹节从进宫见到刘宏开始就没有说话,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想白费力气,等到旁人都被刘宏的见解噎的说不出话时,曹节对一个叫王甫的宦官递了个眼色,该你上场了。
“陛下,陈蕃和窦武还有更大的罪行。”王甫不慌不忙的说。
“什么?”
“他们密谋要废掉您,夺取您的皇位。”
刘宏听后顿时勃然大怒,他没上好学但还能听懂这句话的意思,失去皇位就等于失去这座宫殿以及宫殿里的一切,失去尽情玩闹的权力,失去大臣们的恭敬,失去所有现在拥有的东西,穷汉过了几天富裕生活还愿意继续上街去要饭?刘宏恼羞成怒,脸都涨红了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曹节马上给刘宏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是他早已经想好的,刘宏采纳,亲自提了把宝剑率领众宦官一涌而出,迅速关闭宫门,然后任命王甫为黄门令,起草了一份逮捕窦武和陈蕃的诏书。
诏书写好之后,一行人杀气腾腾直奔窦太后的寝宫逼她交出玉玺,刘宏感觉事闹大了,他想转身跑掉无奈身边两个宦官紧紧“保护”着他。窦太后看到眼前的情景顿时明白,陈蕃和窦武的行动计划走漏了风声。看到簇拥在灵帝周围的宦官以及宫内来回调动的军队,窦太后知道大势已去,她用复杂的眼光看了刘宏一眼然后交出了玉玺。
曹节随即派一支部队带诏书去逮捕窦武。
当然,窦武是不会轻易就范的。